陪你作領導力刻意練習

第7篇:新信者的靈性成長計劃

有一個叫保羅(這其實是他的真名)的人告訴我,他最近開始去教會。在他70多歲的時候,有一天早上醒來時突然很想聽教皇講話,但當時他沒有任何信仰。從此,他開始了一個新的旅程:幾個月後,他找到一個基督教長老教會,接著決定委身耶穌。每週他都去教會,並為自己在禱告、敬拜和信心等方面所學到的感到驚歎。

教會的新人們,往往成長得最快,也最感恩。而那些在教會裡已有一段時日,對教會最熟悉、服侍時間最長的人,經常覺得自己得到的幫助最少,付出得最多。這兩種信徒都需要一個靈性成長計劃。

大衛 • 肯納曼(David Kinnaman)發佈了一份來自巴納組織(Barna Group)的研究。這個研究發現,多數人認為靈性成長就是努力遵守聖經中的規則。這意味著,他們將不成長的原因歸結於缺少動力。

但上帝是改變生命的那一位。我們的靈性成長計劃不能聚焦在自己努力做得更好,而是聚集在正確的信息、正確的衡量標準、和正確的方法上。

正確的信息

耶穌曾就祂改變人生命的能力,有過震撼人心的應許

“‘人若渴了,可以到我這裡來喝。信我的人,就如經上所說,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。’ 耶穌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,要受聖靈說的。”(《約》7:37-39)

我們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手所造,也不依賴我們而存留。它本屬於上帝的靈。

人們往往被耶穌的異象所感動,被祂應許的盼望和美好所征服,他們以“阿門”來回應。這是一段可以稱為“屬靈蜜月期”的時間:他們心裡充滿上帝的愛,被聖經所吸引。事情正在發生變化:粗鄙的言辭或許得以潔淨,可能一些壞習慣也被克服了。

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種進步的感覺開始放緩。人們發現,他們正在跟憤怒、性成癮、慢性焦慮搏鬥——它們深深地紮根在身體裡,並不能僅僅藉著聽更多的信息來消除。他們被卡在一個夾縫中。

初次聽到福音時,他們認識到,自己與上帝之間的裂痕因罪而來;也開始理解,靠人類的努力無法跨越這個裂痕,只能透過恩典來超越。但是隨著時間推移,他們意識到了另一個差距:現在的我,和上帝要我成為的那個人之間的差距。

人們認為,他們應當靠更加努力來彌合這個差距。

當聽說有人淩晨四點起來禱告,你便會產生負罪感,因為覺得自己禱告得不夠。因而你決心也要那樣做,即使你不是個早起的人,即使你在淩晨四點時感到昏昏欲睡、煩躁不堪。那時沒有人願意走近你,甚至耶穌都不願意在淩晨四點的時候走近你!

於是你在想:這實在是累極了——我確實不願意這麼做——所以這必定是上帝對我人生的旨意,也必定是屬靈的。堅持了幾天,甚至幾個星期後,你最終停止了早起禱告,然後有了負罪感。當負罪感累積到一定程度後,你便開始去做別的屬靈操練。

這形成了一個循環:我有負罪感,於是更加努力地投身於某些靈性操練,但終究我疲憊不堪,最後還是放棄了。過了一段時間,我對放棄又有了負罪感,於是循環又開始了。

我們教導人們如何靠恩典得救,然而我們往往不教導他們如何靠恩典生活。

正如自我拯救不是上帝的計劃一樣,自我提高同樣不是上帝的計劃。上帝的計劃不只是要我們憑恩典得救,更是憑恩典生活。上帝的計劃是讓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仰賴祂的供應和引導、蒙祂的保守、靠著祂的恩典得力。活在恩典裡,就是隨從聖靈的引導。

隨從聖靈的引導,就是遵從耶穌的話而行。我會經常有力不能及的時候我需要祂的能力。這我清楚,可是我要形成自己的目標。我對祂說:“上帝啊!靠著你的幫助,我要盡力做到你所吩咐的。我會把我的生命、時間和順服都交給你。”

上帝會對所有人說:“回家的路在這裡,請掉頭吧。”一旦你准備好聆聽,一旦你準備好降服,就可以說是悔改了。祂會說,“我會帶你回家。”那就是恩典。

正確的信息,並不僅是死的時候如何進天堂,也不僅是如何做好父母、如何取得工作上的成功之類的人類智慧。正確的信息,是我們在生命的每一天中對上帝的靈都更加渴慕和順從。

正確的衡量標準

有一個關於領導學的公理:我們一定會企圖去衡量我們真正看重的。教會裡默認的衡量尺度是奉獻額與人數,因為如果沒有它們,我就失業了。但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想更加深入。我們想知道,在建造使聖徒健康成長的群體方面,我們做的如何。而且,衡量尺度越准確越好。

在我成長的過程中,如果有人問我:“你的靈性生活如何?”我立即會想到“靈修時間”(Quiet Time)。如果我的個人靈修有規律、時間長,我對自己的靈性生活就會評價很高。我以靈修狀況來衡量自己靈性生活。

教會有時候也做同樣的事。為了讓人們重視靈性成長,他們會試著去計算有多少人在讀聖經、有多少人在寫靈修日記。

這不一定是壞事。但是靈修操練並非衡量靈性成長的終極標准。在耶穌的時代,那些在靈修實踐上表現最好的是文士和法利賽人。然而他們不是靈性成熟的榜樣。

你如何衡量靈性成熟度,法利賽人才不會取勝?

有時候教會以委身程度來衡量靈性成長。我們往往會看到類似下面的衡量標尺。

 

¬ 無神論Atheist 懷疑論者Skeptic 慕道友

Seeker

悔改歸主Convert 初信者

New Believer

成長中的門徒Growing Disciple 完全地委身Totally Committed ®

法利賽人在這個標尺上的位置在哪裡?最右邊。他們勝利了。委身對於他們並不是問題。

但是請考慮另一個可能性。耶穌說過,最大的誡命是愛。請想像另一個標尺:

¬ 自私、缺乏愛心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 傾注愛心 ®

在第二個標尺上,耶穌會把法利賽人放在最左邊。

委身與有基督的樣式不是一回事。事實上,當人們將主要的焦點放在他們的委身上時,離驕傲也就不遠了。然而當人們把焦點放在基督身上時,委身就不再是什麼英雄之舉,只是一種正常的表現。

當我意識到靈修實踐並不是最佳的衡量標準時,有一次我問魏樂德(Dallas Willard),他是如何“監控”自身靈命狀況的。他即時的回應是,他常常問自己兩個問題:

——這些天,我是更多還是更少容易被激怒?

——這些天,我是更多還是更少容易灰心?

衡量人們參與活動的情況,例如小組活動和服侍等等,無疑是件好事。但我們需要給他們更深的、檢驗自己靈魂健康程度的方式。而且,因為我們都有各自的盲點,所以想辦法與他人建立關係有巨大的幫助。在關係中,別人可以幫我清楚看到那些我並不察覺的靈性盲點。

正確的方法

很多靈性成長的方式假設,同樣的方法在不同的人身上會產生同樣的效果,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。因為,上帝創造你,是一個獨特的人,祂對你成長的計劃顯然有別於其他人。用種蘭花的方法種仙人掌,仙人掌會被淹死;拿喂老鼠的去喂大象,會讓大象餓死。它們都需要光、食物、空氣和水,但需要的量和條件卻不同。關鍵是不能千篇一律,要找到幫助每一種被造物成長的獨特條件。如果我們真心想幫助一個人在靈裡興旺,所用的方法就必須適合他們個體的獨特性。

在這方面,我們最偉大的榜樣是上帝自己,因為祂總是知道每個人的獨特需要:

  • 他讓亞伯拉罕離開本鄉本族,讓以利亞躺下打盹,讓約書亞繞城,讓亞當擔負罪責。
  • 他給摩西40年的中場休息,給大衛一把豎琴和跳舞的才華,給保羅一支筆和一個書卷。
  • 祂與雅各摔跤,與約伯辨論,對以利亞輕言細語,警告該隱,並安慰夏甲。
  • 祂賜給亞倫一個祭壇,米利暗一首詩歌,基甸一團羊毛,彼得一個新的名字,以利沙一件斗篷。

耶穌對那個少年官很嚴厲,對在行淫時被抓住的女人很溫柔,對門徒很有耐心;祂嚴厲地批評文士,對孩童卻很和氣,對十字架上的那個強盜有恩慈。

上帝從來不會用完全一樣的方法讓兩個不同的人成長。祂是獨具匠心的手工藝人,而非批量生產的工廠主。

很多人在靈性成長上遇到的問題是,他們聽了某位專家——也許是一位作者或廣播名人——談論他自己靈修的方法,就認為自己也應該那樣做。當照搬這些方法沒什麽幫助時(因為他們是不同的個體!),他們便會有負罪感、覺得自己做得不夠,並往往會放棄。

上帝對我的塑造有個計劃。它與上帝對任何別人的計劃都不完全相同,這意味著你要自由地探索,認識上帝要如何使你成長。靈性成長因人而異,而不是千篇一律。上帝不生產“均碼”產品。

以寫日記的操練為例。有一次我在主題為靈性生活的大會上分享信息,提到寫日記時,我聽到抱怨的聲音。如果你不喜歡寫日記,這個觀點你可能會贊同:耶穌從來沒寫日記。亞伯拉罕沒有,摩西、路得都沒有。在人類大部份的歷史中,愛上帝的人們從來沒有拿過紙和筆。事實上在那個時候,多數人都買不到寫日記所需的文具。但即使不寫日記,人們在靈性上仍然不斷在成長;他們查驗自己的靈魂、對抗罪、也學習順服。

當然,如果寫日記有助於人們更好地體會上帝的同在,就讓他們寫,但這不適合所有人。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學習,與不同的罪抗爭,以不同的方式與上帝相交。衡量你對上帝忠誠的途徑,不在你的靈修生活,而是你整個人的生命。

如果你不想讓一場談話繼續下去,就試著問人這個問題:你靈性操練的進展如何?大部份人會想到為數不多的幾項操練方式,都落在“這是我應當做的,但我做得不夠,因此我一想到它就有負罪感”一類。

一個不同的問題是:“做什麼能令你覺得充滿活力?

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充滿活力的感覺,每個人都渴望這種感覺。

也許當你在夕陽下漫步時,

也許是讀一本偉大的著作,並且慢慢地品味其中的思想和語言。

也許是在篝火前與幾位密友談笑風生。

也許是觀看一部影片或戲劇,讓你對自己的生活更加肯定。

也許是開車去很遠的地方。

也許你喜歡演奏一項樂器。

也許當你從事一項愛好時。

一種屬靈操練就是這樣一項活動:當你置身其中時,就被賜生命的聖靈激發出更充沛的活力。

 

充沛的活力,全然的降服

屬靈操練不是自我完善的技巧,不是為了獲得額外的“屬靈加分”而進行的活動。屬靈操練幫助我們將自己的意志降服於上帝的旨意。它們好比電源線,將電器與電源連結,否則電器就不會運轉。它們將我與一個更深刻、更有能力的真實相連。最終就是使我與耶穌相連。它們幫助我獲得唯有從耶穌流出的生命。

當一個人低聲說:“耶穌,今天你帶領我,我要跟從你。我在人際關係、身體、健康、財物方面做的一切,都交在你的手上。我不會再試圖靠自己策劃餘生,解決所有的問題。今天,求你帶領我,我要跟從你”的時候,新生命就開始了。

通向榮耀的道路是謙卑。通向自由的唯一道路是順從。通向得勝的道路是降服。通向生命的道路是耶穌。

 

——約翰•奧伯格(John Ortberg)is pastor of Menlo Park Presbyterian Church in Menlo Park, California, and author of The Me I Was Meant to Be. This article is adapted from our sister publication Leadership Journal, copyright 2010 by Christianity Today.

本文選自:《牧養初信者》,進入查看所有的文章和下載PDF使用,你可以選擇:

開通一年期VIP會員($49/年)


我們需要300位核心支持者(已有35位),與我們在10年內,共同來完成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,即“催化10000家教會建立同工梯隊(Coworker Tiers,簡稱CT10000異象)”。你願意成為其中一位嗎?

現在加入成為:CT10000異象夥伴


每年一起使用50篇文章,這裡是第7次刻意使用的具體步驟:

站在岸上學不會遊泳,無論你讀了多少遍“遊泳指南”。同樣,僅僅讀一遍上述內容,不會有合一團隊從天而降。你需要帶領同工團隊一起學習討論並付諸實踐,那時你會經歷神的話語和神的聖靈在人心中動工的奇妙作為!

第1步:完成以下自測問題

  1. 你如何使用這些信息,去幫助小組裡的初信者制訂適合他們自己的靈性成長計劃?
  2. 奧伯格對屬靈操練的新定義(你依靠賜生命的聖靈而使生命更豐盛的一項活動),如何對你有幫助?
  3. 你是否爲了制訂一個靈性成長計劃而掙紮過?什麼使你回到正軌?

第2步:提前分享或打印此文,給你的同工閱讀(點擊下方分享按鈕,可分享到微信群、微信圈或Facebook);

第3步:在既有的長執會或教牧同工會中,進行討論:如何應用到自己的教會或團隊中?

我們歡迎任何的互動溝通,請在“反饋頁面”提出你的任何問題,謝謝。

 

点赞

Leave a Reply